close
依靠科學減免災難
舟曲發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已半月有餘。這些天來,黨中央及地方各級部門將“科學安排”“科學處置”“科學方案”等語匯作為重要的救援精神全面體現。在人員搜救、淤泥處理、堰塞湖處置、群眾安置、基礎設施恢復、受傷人員轉移救治以及防止次生災害等千頭萬緒的工作中,時時講科學,處處用科學,科學也因此成為抗災減災取得重大進展的利器。目前,舟曲的工作已從應急救援轉向進一步妥善安置受災群眾、恢復正常秩序、著手災後重建階段。工作的科學性,必將使舟曲抗災減災取得新勝利。
不過,防患於未然,變事後諸葛為事前孔明,讓科學在預防、決策等措施上更加細密有序,是我們今後應當下大氣力取得成效的關鍵點。《每日經濟新聞》報道說,在近20年的時間裡,向舟曲預警的聲音幾乎從未間斷過。就在汶川地震發生後,有關專傢就對舟曲的地質進行過勘察,認為該縣存在著近70處地質災害危險,需高度關註。
使重大決策講求科學,殊為不易﹔如何“高度關註”,就大有講究:隻是提醒預警一番,還是組織群眾預先整體搬遷?如果耗費巨大人力物力整體搬遷後又未發生災害,算不算行政過失,要不要承擔行政責任?……正因為在危險面前,當政者要常常面臨選擇的兩難,我們才反復強調要科學預警、科學決策、科學部署,力求把損失降到最小。災後的舟曲,無疑是決策智慧經受考驗之後的巨大傷痛。
或許,天災不會無緣無故地降臨,人的行為活動一時也不能失之科學。六十年前的舟曲縣以山清水秀聞名,而後持續的大面積開荒毀林,開發礦床,使白龍江流域成為我國著名的地質災害多發區。這就又回到瞭那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尊重自然,講求科學,保護環境。對此,溫傢寶總理22日在舟曲部署災後恢復重建工作時,就要求“抓緊進行白龍江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努力恢復生態系統功能”。
此外,規劃同樣需要講求科學。舟曲縣城選址規劃不合理是本次受損嚴重的一大要因:縣城位於白龍江兩岸的狹長地帶,密集地規劃和建設瞭許多大型建築,影響泄洪,形成瞭堰塞湖。所以溫總理對安排重建提出瞭這樣的要求:“以人為本、尊重自然、科學規劃、合理佈局、政策支持、合力推進。”願早日看到一個建立在科學基石上的新舟曲!
2010年上半年的《全國地質災害通報》指出,今年上半年全國共發生地質災害19552起,其數量是去年同期的10倍。這正如國土資源部通報2009年地質災害時說,“……自然條件變化和不科學的人類工程活動是地質災害發生的主要引發因素。”——決定我們命運的,其實是我們自己。
需要特別重視的是,目前的災害形勢不是一般的嚴峻。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的權威消息顯示,截至2009年全國共發現地質災害隱患點20萬處,威脅著數千萬人民群眾的生命和1200多億元財產安全,其中,特大型和大型地質災害隱患點1.6萬處,威脅人口700萬,威脅財產840億元。盡管自然災害的成因十分復雜,但隻要我們時刻秉承科學的思想理念,常態地採用科學行為方式,災害都將或減或免。請相信,一切災害,都會因科學而改變。
美國商標註冊台中美國商標註冊推薦美國商標註冊
舟曲發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已半月有餘。這些天來,黨中央及地方各級部門將“科學安排”“科學處置”“科學方案”等語匯作為重要的救援精神全面體現。在人員搜救、淤泥處理、堰塞湖處置、群眾安置、基礎設施恢復、受傷人員轉移救治以及防止次生災害等千頭萬緒的工作中,時時講科學,處處用科學,科學也因此成為抗災減災取得重大進展的利器。目前,舟曲的工作已從應急救援轉向進一步妥善安置受災群眾、恢復正常秩序、著手災後重建階段。工作的科學性,必將使舟曲抗災減災取得新勝利。
不過,防患於未然,變事後諸葛為事前孔明,讓科學在預防、決策等措施上更加細密有序,是我們今後應當下大氣力取得成效的關鍵點。《每日經濟新聞》報道說,在近20年的時間裡,向舟曲預警的聲音幾乎從未間斷過。就在汶川地震發生後,有關專傢就對舟曲的地質進行過勘察,認為該縣存在著近70處地質災害危險,需高度關註。
使重大決策講求科學,殊為不易﹔如何“高度關註”,就大有講究:隻是提醒預警一番,還是組織群眾預先整體搬遷?如果耗費巨大人力物力整體搬遷後又未發生災害,算不算行政過失,要不要承擔行政責任?……正因為在危險面前,當政者要常常面臨選擇的兩難,我們才反復強調要科學預警、科學決策、科學部署,力求把損失降到最小。災後的舟曲,無疑是決策智慧經受考驗之後的巨大傷痛。
或許,天災不會無緣無故地降臨,人的行為活動一時也不能失之科學。六十年前的舟曲縣以山清水秀聞名,而後持續的大面積開荒毀林,開發礦床,使白龍江流域成為我國著名的地質災害多發區。這就又回到瞭那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尊重自然,講求科學,保護環境。對此,溫傢寶總理22日在舟曲部署災後恢復重建工作時,就要求“抓緊進行白龍江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努力恢復生態系統功能”。
此外,規劃同樣需要講求科學。舟曲縣城選址規劃不合理是本次受損嚴重的一大要因:縣城位於白龍江兩岸的狹長地帶,密集地規劃和建設瞭許多大型建築,影響泄洪,形成瞭堰塞湖。所以溫總理對安排重建提出瞭這樣的要求:“以人為本、尊重自然、科學規劃、合理佈局、政策支持、合力推進。”願早日看到一個建立在科學基石上的新舟曲!
2010年上半年的《全國地質災害通報》指出,今年上半年全國共發生地質災害19552起,其數量是去年同期的10倍。這正如國土資源部通報2009年地質災害時說,“……自然條件變化和不科學的人類工程活動是地質災害發生的主要引發因素。”——決定我們命運的,其實是我們自己。
需要特別重視的是,目前的災害形勢不是一般的嚴峻。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的權威消息顯示,截至2009年全國共發現地質災害隱患點20萬處,威脅著數千萬人民群眾的生命和1200多億元財產安全,其中,特大型和大型地質災害隱患點1.6萬處,威脅人口700萬,威脅財產840億元。盡管自然災害的成因十分復雜,但隻要我們時刻秉承科學的思想理念,常態地採用科學行為方式,災害都將或減或免。請相信,一切災害,都會因科學而改變。
美國商標註冊台中美國商標註冊推薦美國商標註冊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